5月23日,首批26只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批,并将于5月27日起陆续开启发行。
5月24日,1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已经率先披露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发售公告,首批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管理费计算方法、基金经理阵容、发售日期、募集上限设定等重要信息正式浮出水面。
从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落地,到5月16日的26只产品集体上报,再到迅速获批,这批创新浮动费率产品的发行节奏十分高效。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浮动管理费基金改革是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督促基金行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有力途径,也意味着浮动费率基金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多次试点后,将以更切合投资者需求、更以投资者回报为导向的形式再度升级,主动权益基金的浮动费率模式将迈向常态化。
首批26只产品拿到批文
在上报仅仅一周后,首批26只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拿到了批文。
券商中国记者从基金业内了解到,5月23日,26家基金公司上报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拿到批文,其中既有基金管理规模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居行业前列的管理人21家,如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大成基金等;也有中小管理人4家,如万家基金、安信基金、华商基金、信达澳亚基金,还有外商独资管理人1家,宏利基金。
这是5月7日证监会发布《行动方案》后,首批获批的浮动费率基金,被视为公募基金行业扭转“旱涝保收”,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型的重要尝试。
华安基金表示,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推行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看,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这批创新浮动费率基金均采用开放式运作,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当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少于365天,基金管理人仅能收取基础管理费;当基金份额持有时间大于等于365天,管理费根据业绩与比较基准相对表现双向浮动。
以中间档1.2%为基础,在业绩表现好时管理费费率最高可以获得向上25%的适度激励,但如果业绩表现不佳则会最低有向下50%幅度的管理费扣减,这意味着这批产品对管理费率的升降档做了非对称设计,升档幅度明显小于降档幅度,相较对管理人的激励,更加强调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对于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和运作,公司做了充分的研究论证,既要促使投资端提升把握市场周期规律的主动性和能力,提升产品收益;同时也要有效控制产品波动,形成公司与投资者共赢的局面;在投资者陪伴的频率、深度以及营销时点的选择方面也要下功夫,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基金的投资风格、收益特征,与投资者长期并肩同行。
易方达基金表示,此次浮动费率产品的推出,是公募基金行业对《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和迅速落实,也体现了行业对基金收费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助于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产品投资运作的约束作用,促进形成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的良好生态。
精兵良将纷纷出战
对于这批重点产品,各家基金公司拿出了长期业绩稳健优异的良将出战,拟任基金经理中有招商基金的朱红裕、汇添富基金的卞正、交银施罗德基金的黄鼎、中欧基金的沈悦、景顺长城基金的农冰立、大成基金杜聪、广发基金王明旭、富国基金孙彬等。
此外,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获悉,多家基金公司内部设立了10亿元左右的发行目标,最近正紧锣密鼓和渠道联系发行排期、沟通销售方案、摸底资金意向,计划将在下周起陆续开启发行,6月内结束募集。
大成基金表示,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的管理费根据投资者持有收益和相较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情况上下浮动,这一新模式打破了传统主动权益基金的固定收费, 将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与投资者实际盈亏情况挂钩,更加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长期投资的引导,强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也进一步激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汇添富基金表示,公司持续推进投研体系建设,在《行动方案》出台之前,就已将规则化纳入投资管理全流程,并对考核激励机制进行了前瞻性优化,不断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与“尺”功能,旨在全面提升投资行为稳定性和业绩可持续性。
一方面,在投资端强调“规则化”。近年来,公司持续开展产品定位梳理、投资人员匹配及规则化组合构建等工作。一是不断优化产品定位,确保其清晰明确,以比较基准刻画风险收益特征;二是注重产品与投资人员的有效匹配,使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能力圈与产品定位相契合,并通过归因分析和业绩检视,助力基金经理持续提升业绩;三是强化规则化投资,重视比较基准,借鉴指数编制法,规范组合行业、风格比例,同时运用数据科学团队及Barra系统,提升定量化监测与纠偏能力,科学落实规则化管理理念。
另一方面,在考核端重视“纪律性”。汇添富已全面建立以产品定位为核心、以业绩基准为量尺的考核评价体系,强调考察基金经理获得超额回报的能力。一是坚持三年期以上长周期考核,对价值观正确、风格清晰稳定的基金经理给予时间和耐心。二是对“风格漂移”“追涨杀跌”造成投资者收益受损的行为进行严格扣罚。
“浮动费率产品是公募基金改革的重要实践,未来还有更多产品申报,甚至有可能进入常态化发行。所以,我们是以长期视角来做这个产品,不依靠帮忙资金,不看重首发规模,希望可以通过提高投资者持有体验的方式慢慢做大规模。”有基金公司渠道人士透露。
开放式运作与精细化收费并举
其实,近年来,在监管让利于民的号召下,基金公司在费率创新上进行过诸多探索,但普遍存在设计粗放、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与传统的浮动费率基金和基金规模、持有时长或基金业绩的简单挂钩不同,这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首次将费率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即按照每个投资者、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间、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分档收取,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的差异化收费。
“以往和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对标的都是基金整体收益率,而不是每个基金持有人的收益,比较一刀切,这次的收费方式直接细化到了每笔基金申购的收益率,更为锚定投资者获得感。”有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但这也对系统升级和投资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公司需要做好准备。”
此外,这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还将管理费与业绩比较基准直接对标,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首批上报的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或者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有基金管理人表示,后续会积累新模式产品运营经验,探索拓展对标的业绩比较基准范围,如主题风格类指数。
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通过费率结构创新,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达到开放式运作与精细化收费并举,更加符合投资者的真实需求;同时,与基金业绩挂钩的费率结构促使基金经理更注重风险收益平衡,有助于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和追求长期主义目标。
国泰基金表示,与此前浮动费率产品相比,本次收费模式更加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浮动管理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收费定式,要求基金公司将投研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创造更优异的业绩来获取更高回报。对于投资者来说,浮动管理费模式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不再单纯追求短期收益,而是更加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稳定性与投资策略的可持续性。
“这批浮动费率基金,无论是收费方式还是业绩约束,都更为精准化、精细化。”有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
博时基金表示,公司积极响应《行动方案》,将做好主动管理权益类产品浮动费率机制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投研能力,为促进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发挥公募基金普惠金融作用贡献新的力量。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
发表评论
2025-05-25 04:04:52回复
2025-05-25 06:00:55回复
2025-05-25 10:54:54回复
2025-05-25 06:43:24回复
2025-05-25 07:23: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