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信风TradeWind

背靠大厂,港股券商开启“三国杀”  第1张

  富途背后是腾讯,老虎背后有小米,这回耀才背后又要多了蚂蚁

  作者:郑嘉意

  港股回温的关键时点,蚂蚁正对券商牌照发起新一轮冲击。

  日前,蚂蚁财富向香港“老牌”券商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表态“坚定看好香港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看好科技与财富管理结合的巨大机遇。”

  此次收购涉及耀才证券50.55%股权,总价高达28.14亿港元;收购价为3.28港元/股,较停牌前股价溢价水平为17.6%。

  自2015年试图入股德邦证券起,蚂蚁对于券商牌照的追逐,已有10年之久。

  如今的蚂蚁已手握第三方支付、银行、保险、基金销售等多块牌照,但受限于监管的审慎态度,始终没有机会控股券商。

  若此次收购成功,不仅蚂蚁将实现未竟之憾,香港市场也将迎来又一家互联网券商。

  富途背后是腾讯,老虎背后有小米,这回耀才背后又要多了蚂蚁。

背靠大厂,港股券商开启“三国杀”  第2张

  无论是内地起步于财经门户的东方财富,或是腾讯投资的富途证券,“互联网平台+券商”的价值已被多次验证;一旦蚂蚁加入,等待市场的或是一场全新变革。

  01

  耀才的成色

  被蚂蚁“加入购物车”的耀才证券,已有30年历史。

  2003年香港取消最低佣金制的关键时期,创始人叶茂林敏锐地将佣金调低至0.05%,一举打响行业知名度,使耀才证券成为“平佣始祖”。

  2010年,耀才证券登陆港交所,并陆续配齐香港证监会1、2、4、5、6、9号牌照,涵盖证券交易、期货合约咨询、资管等多个领域。

  虽是老牌机构,但耀才对市场的把握具有一定的敏锐。

  2013年、2023年的行业低迷期,均曾采取主动创新措施,实施七天营业、延长服务时间、推出开户送股等优惠活动,激发用户增量。

  对比同业,耀才证券展现出了较为稳定的业绩。

  行情较好的2017-2018年,甚至出现过50%以上的利润增长;

  即便是2021-2022年后恒生指数持续性下挫,依旧保持了每年5亿元以上的利润;

  近两年持续维持了较高的ROE水平,2023-2024年ROE高达35.16%。

背靠大厂,港股券商开启“三国杀”  第3张

背靠大厂,港股券商开启“三国杀”  第4张

  2024年4-12月,耀才证券税后纯利达4.76亿元,同比增长约8%;客户总数接近58万户,客户资产接近605亿元。

  不过以香港“老散户”为基本盘的耀才证券,数字化建设或许需要补课。

  2019年,耀才证券上线APP耀才证券(宝宝)与耀才期货(豆豆)交易APP,但用户评分与评价不佳;

  不仅“网络无法使用”、“经常无法登陆”、“召回密码无法使用”问题频发,甚至有用户在APP评论区称“如此落后的客户端,难怪耀才费率低也没人用。”

  尽管营收表现较好,存量客户稳定,但在行业洗牌、科技重塑的大背景下已难以展现进攻优势;

  2024年末的开户数,仅为富途证券的13%,显露出较大差距。

  2021年起,耀才证券大股东叶茂林已多次在公开市场高位减持,萌生一定退意。

  如今引入蚂蚁入局,确是较好的选择。

  耀才证券表示,“本次合作将促进耀才证券数字化及转型,成为以尖端技术为后盾的领先交易平台。”

  蚂蚁财富则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和香港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看好科技与财富管理结合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

  现今蚂蚁财富提供的金融产品,已包括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黄金ETF等。

  东吴证券分析师孙婷指出,蚂蚁可通过控股香港本土券商完成国际化扩张,借助耀才牌照与客户资源强化“科技+财富管理”战略。

  孙婷亦强调“上述收购需通过香港证监会审批,涉及跨境资本流动与数据合规风险。”

  02

  蚂蚁的“券商梦”

  券商始终是蚂蚁金融帝国中,缺失的一角。

  凭借多年来对天弘基金、网商银行、众安保险等机构的布局,蚂蚁的疆域已扩展至银行、保险、基金、小贷等金融业的方方面面。

  对券商牌照的谋求,则可以追溯到10年前。

  2015年,仍未完全自阿里中独立的蚂蚁金服曾计划入股“复星系”旗下德邦证券,最终计划因迟迟未获审批,宣告流产。

  同年,由马云持股40%的云锋基金,则通过控股附属公司Jade Passion以26.8亿港元的价格认购香港上市券商瑞东集团56%股权,实现借壳上市。

  不过后续,云锋金融在券商领域的表现并不亮眼。

  一方面,是对内地牌照的追逐频频受挫。

  2015年,云锋金融曾按CEPA协议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新设合资券商云锋证券,但两年后CEPA第二批公示名录仍未云锋证券身影,北上计划破灭。

  另一方面,云锋金融在香港的券商业务也难称顺利。

  自成立以来,云锋金融表现低迷、常年亏损,直至2018年完成对美国万通保险亚洲60%的股权收购后,才逐渐实现稳定盈利。

背靠大厂,港股券商开启“三国杀”  第5张

背靠大厂,港股券商开启“三国杀”  第6张

  这导致其空有保险、财富管理、证券经纪等多个板块,但盈利常年仅依靠保险。

  2024年的保险业务净营运利润达11.67亿港元,而其余业务却合计亏损0.33亿港元。

  估值更是不为市场所看好,2025年股价频频低于1元,沦为仙股。

  此外,阿里也曾在华泰证券2018年的定增中取得3.25%股权,但2024年持股比例已减持至1.11%。

  无论是蚂蚁、或是作为关联方的阿里,在券商业务上似乎总是“差了一口气”。

  如今港股暖风再起,恒生科技指数涨幅领跑主要经济体股市,港股券商牌照正在成为蚂蚁可能不愿错过的机会。

  耀才证券沉淀多年的知名度与信誉,更可帮助其克服水土不服,打通香港市场。

  已有投资人士指出,相较申请、收购可缩短2-3年的合规审批周期,大大减少时间成本。

  不过蚂蚁此次的要约收购价,较耀才证券停牌前股价,仍有近2成溢价;

  若收购后无法实现“1+1>2”的协同效应,高达28.14亿元的总价仍可能对其造成负担,影响未来资金流动性。

  03

  互联网证券再加码

  事实上,市场中真正的互联网券商少之又少。

  长久以来,A股仅有东方财富凭借“东方财富网+天天基金+东方财富证券”,形成了链路闭环;

  基金牛市的2021年年中,东方财富凭借标的的稀缺性,以及基金销售市场的头部保有量地位,市值一度赶超龙头券商。

  此番收购让市场期待的,正是互联网巨头闯入券商赛道后掀起的变革。

  香港市场中,蚂蚁与老对手腾讯投资的富途正面交锋。

  港股市场中,富途证券的成功已是有目共睹。

  2019年,富途证券母公司富途控股登陆纳斯达克;创始人正是腾讯第18号员工、QQ最早研发参与者李华。

  赴美IPO前,腾讯作为富途控股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达38.2%;截至2025年3月末仍持有其20.4%股权、30.8%投票权。

  富途证券共有经纪业务、财富管理、企业服务三类业务。

  凭借金融科技加持与互联网禀赋,富途控股海外业务扶摇直上,已在香港大本营之外的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6个国际市场展业。

  2024年,富途控股营收同比增长35.8%至135.9亿港元,Non-GAAP净利润增长26.2%至57.68亿港元。

  其中,第四季度利润已是上年同期2倍。

  李华表示,公司四季度在港用户市占率已突破50%;意味着两个香港成年人中,就有一位使用富途。

  港股IPO复苏、融资额度大幅提升的当下,富途证券在打新上的优势持续突出。

  例如在蜜雪集团IPO中提供多项优惠,大幅压缩成本、吸引散户;

  包括向全量客户提供108倍免息银行融资杠杆,针对V2、V3会员及私享客户(资产≥100万港元)开放200倍融资杠杆。

  据有关媒体测算,仅在蜜雪集团IPO中,富途证券已收获约630万港元认购费。

  小米作为第二大股东的老虎证券,也于2019年成功实现美股上市。

  成立之初,老虎证券主要作为美国盈透证券(IB)的全披露代理商,直至2018年起陆续收购牌照,并在4年后进入香港市场。

  如今,老虎证券2024年营收已增长43.7%至3.92亿美元,净利润增长65%至0.71亿美元。

  富途、老虎的速度,更印证了互联网渠道加持之后,证券行业的无限可能。

  捷利金融云数据指出,2025年3月富途、耀才、老虎证券月成交额排名在超500家券商中,分列第4位、第17位、第40位,市占率为3.85%、0.82%、0.22%。

  信风对比前文提及的四家公司当前所持香港金融牌照情况,发现耀才证券已持有多张核心牌照,较富途证券、老虎证券并无太多差异;

  仅缺少代表杠杆式外汇交易的3号牌照、代表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的7号牌照。

  这同样意味着,一旦收购完成,互联网港资券商或将掀起一轮新的“厮杀”。

  4月28日复盘后,耀才证券报收5.5港元/股、涨幅达81.97%;

  未来其能否帮助蚂蚁在券商、乃至金融赛道上取得更多突破,仍有待时间检验。